华光国瓷官网

苏同强:向“新”图“强” 让中华陶瓷之光灿烂世界

作者:admin 更新时间:2025-01-14 点击数:

640.png

2024年12月14日上午,华光国瓷2025年迎春新品上市发布会在华光国瓷文化艺术中心举行。发布会上,华光国瓷联合央视总台文创倾心打造的生肖礼——『如意春碗』『福满四季摆盘』和『福满庭芳』新春礼正式上市,这是华光国瓷与央视总台文创连续四年合作推出的新春收藏福礼,以新国潮风范引领蛇年文创风向标。

发布会前,华光国瓷董事长苏同强接受了本报记者独家采访,向我们讲述了生肖福礼的创作故事,以及他与华光国瓷的成长故事。


苏同强:向“新”图“强” 让中华陶瓷之光灿烂世界


广电V视:为什么想要打造“生肖春碗”这样一款新春福礼?这个创意是怎么产生的?


苏同强:每年的春节,大家都期待有一件心仪的新春礼物,走亲访友时,给老人或者朋友送上新春的祝福。中国人对生肖有着特殊的情结,也是我们中华文化很重要的一份情愫,所以我们提出把生肖作为主要的创作的元素,打造了这份新春福礼。从虎年的“虎悦春碗”,兔年的“瑞兔春碗”,龙年的“龘龘春碗”,到2025年的蛇年“如意春碗”,我们与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总台文创已经连续四年联袂推出“生肖春碗”,前三年福礼一经推出广受好评,创造了“一碗难求”的盛况。我们经常说,“捧华光春碗,看央视春晚”,希望在这个吉祥美好的时刻,有这样一份福礼相伴,能给大家带去更美好的祝福。


广电V视:日用陶瓷品类丰富,为何选择了碗作为载体?


苏同强:碗的形状寓意着团圆和圆满,常被用作节日庆典或家庭聚餐时的必备器皿,是我们生活中用的最多,而且最普遍的一套器皿,也体现人们丰衣足食、其乐融融、红红火火过大年的这种美好的场景。而且在中国文化中,碗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饮食器皿,还是一种把玩,或者陈设,甚至上升到艺术的高度,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象征意义。我们这个生肖碗,都是采用了经典的明代正德碗的器型。正德碗的造型多样,以口沿外撇、腹部深宽为主要特征,它又名“宫碗”,整体器型中正端庄,不仅是明代瓷器中的佼佼者,更是中国瓷器史上的重要代表之一。我们在正德碗的基础上,用现在的中国红作为底色,使每年春晚的设计主题及各种美好的寓意,在这种底色的衬托或者渲染下都更加的鲜明。同时做碗,我还有一个深厚的情节。我出生在陶瓷世家,家里祖祖辈辈都是靠制作瓷器来维持生计,7岁的时候就帮着父亲给博山陶瓷厂做大碗。我父亲曾经告诉我说:这只碗是我们苏家的饭碗,一定要用心把它做好。1983年,我从北京部队服役三年以后,回到博山陶瓷厂当了一名普通工人。当时博山陶瓷厂是中国规模最大的陶瓷厂,它有一个专门做碗的三车间,我就分配在三车间,三车间当时主要做的兰三大碗。那时,整个陶瓷行业都面临产品结构调整这一重大课题,博山陶瓷厂对主导产品兰三大碗进行了粗瓷转细瓷的改革,改了三次,没能成功。1984年初,我主动请缨,接下了“粗瓷改细瓷”这块烫手山芋。从下午3点到第二天早晨3点4点,争分夺秒,几乎天天如此。一个月后,有人撑不住了,想退出。我说:干到这个份上,我们坚决不能退缩,必须成功!大家又义无反顾,没日没夜地找寻工艺和技术的突破。三个月后,当达到细瓷质量标准的产品下线时,整个车间沸腾了,从此彻底摘掉了粗瓷改不了细瓷的帽子。所以说,做碗我是做的最熟悉的,更多的还有一种情怀。

广电V视:2025年蛇年“如意春碗”以及首次推出了“福满四季摆盘”,与往年设计理念相比有何不同?


苏同强:今年打造的“如意春碗”,就是以经典的传统如意为主创元素,把牡丹、石榴、蝙蝠,还有卷草纹等中国人最喜爱的具有美好寓意的图案融汇其中,形成循环的动势美感,饱含一碗一年,岁岁团圆的美好寓意,象征乙巳蛇年“事事如意 生生不息”的美好愿景,这也是今年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春晚的主题。首次推出的“福满四季摆盘”是由国家级大师联袂设计,全国限量发行12万套。福满四季的主创画面是将生肖蛇与经典的“柿蒂纹”和“四合如意”创新组合,配以四季吉祥花卉——春海棠、夏牡丹、秋石榴、冬水仙,中心如意形似葫芦,融入祥瑞的蝙蝠造型,寓意“乙巳蛇年,事事如意,福禄四季绵延”。整体构图象征“天圆地方、天地人和”的方圆智慧,更传递着中华民族春节团聚、家国一体、团圆美满的祝福。整个春盘以高温釉中彩工艺与纯手工描金,赋予了“福满四季摆盘”出众的色彩表现力与丰富细腻的层次感,不仅体现了中国当代陶瓷精湛的制瓷水准,更彰显了“福满四季摆盘”作为高端艺术赏盘的卓绝审美价值与收藏意义。


广电V视:华光国瓷的打造的生肖福礼具有什么样的收藏价值?


苏同强:在陶瓷业界都有这么一句话叫“盛世出好瓷”。而且盛世收藏的陶瓷,就能有代表这个时代的最好的瓷器,这也是向世界展现我们中国文化,展现我们中国巨大变化,人民幸福生活最好的一个器物。历史上的陶瓷,特别是历史上的窑口非常多,但是分来分去,在我看来就是两大窑口,一个是民窑,一个是官窑。那么我们淄博的陶瓷是当代的国窑,有国家的背书,华光又是当代的国瓷,我们在许多重大的国家主场外交和世界文化交流中都能看到华光国瓷的身影。它传递的是我们这个时代的瓷器精湛的技艺,更传递着我们中国文化的自信。比如“福满四季摆盘”,采用华光国瓷自主研发的高光泽度无铅釉、高温釉中彩等世界领先技术,又经过五次入窑高温烧制,七十余道工序打造而成,瓷质细腻,润泽如玉,装饰华贵,寓意美好。所以说,过去的官窑,现在的国窑,又是和央视共同联袂打造、限量发行,每年根据生肖的不同又有不一样的主题表达,如果能够把这些生肖的福礼一年一年收藏起来的话,我想它是非常有意义,也是很有增值潜力的,这就是陶瓷本身所具有的属性。


广电V视:我们知道,您一直以来的愿景就是要做世界最好的陶瓷,几十年里,您带领着华光国瓷一直在不懈努力,也取得了耀眼的成绩,那么您的中国陶瓷复兴梦是从什么时候萌发?怎么产生了这样的想法?


苏同强:世界认识中国就是从陶瓷开始,陶瓷是中国最鲜明的文化的符号。在欧洲,在美国,他们把中国的精美的老瓷器摆在他们的博物馆,说明我们中国的老瓷器在人类文明的历史上有过非常光辉灿烂的时刻。但是工业革命时期之后,西方的很多品牌发展起来,我们中国的瓷器随着当时国家的落后,一个产业也开始没落,在一段时间,中国的陶瓷产品沦为地摊货,不管是参观国外大的博物馆,还是走在他们的高端商场,几乎看不到中国当代的高档瓷器。陶瓷是中国人发明的,我们这一代人享受着,或者说沐浴着我们祖先的这种光辉,我们的一个产业在国际上如果没有我们应有的地位,我们愧对我们的前辈。所以不管是过去,还是现在,还是将来,对于瓷器的精心打造,这都是我们陶瓷人一份很大的责任。那么作为华光国瓷,我们的愿景就是要做世界最好的陶瓷,引领中国的当代陶瓷回归世界舞台的中央,让中华陶瓷之光永远灿烂世界,这是华光人永恒的信念和追求。


广电V视:在复兴中国陶瓷的道路上难忘的时刻是什么时候?


苏同强:曾经我们冒着很大的甚至生命的危险,让我们的登山使者带着华光国瓷的两只杯子冲击珠峰。当登上珠峰峰顶的时刻,因为领队戴着手套,两只杯子取不出来,于是领队摘下手套把杯子取出来,举了十几秒钟。回来后,这个领队的手很长一段时间因为冻伤变成黑色的,这是很危险的一件事。那为什么要冒着危险把一只杯子举在这样的一种高度呢,因为这十几秒钟它就是一个历史性的时刻,也是我们的态度和决心,这是我们中国陶瓷应该有的高度,这也是我们这一代人为之奋斗的一个方向,是华光人永远追求的目标——让中华陶瓷之光永远灿烂世界。这不是一句空话,这是,也应当是我们在不断创新也好,品牌发展也好,打造优秀的人才队伍时的一种最大力量的一种聚集。


广电V视:在复兴中国陶瓷的道路上,华光国瓷如何实现蝶变的?


苏同强:最重要的是放弃低端代工,从供给侧结构改革入手,引进国际最先进的制瓷工艺与设备,走技术创新、自主品牌打造、人才建设的高质高端高效的发展路线。实际上,一开始喜欢瓷器还有一个非常朴素的想法,就是能为人们提供更好的健康日用陶瓷,我那时认为让大家用上健康的餐具这就是对社会的一种贡献。所以我们先后研制出天然矿物骨质瓷、抗菌釉、无铅釉。抗菌瓷的出现成为中国健康瓷的突破性改革,它对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抑菌率100%,这是非常难以想象的,但是我们做到了。而陶瓷的含铅问题一直是一个世界性的难题。华光的研发人员在试制各种原釉料配方时,完全打破了常规思维定势,经无数次地调整工艺参数,无数次揣摩和反复试验,彻底解决了产品的铅镉溶出这个世界难题。2006年9月,经过大胆设想和不断摸索试验,一种新的陶瓷材质——华青瓷面世,之后相继研发出华玉瓷。其中华青瓷由于兼具历史名瓷浙江龙泉青瓷的神韵,以及高档骨瓷轻、薄、透,无铅釉面和釉中彩装饰手法等所有优点,华青瓷一经面世,即在业界引起强烈反响,也成为我国主场外交的国宴用瓷。随着社会的进步,特别是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大家在文化和精神层面的需求大幅提升,所以我们的思想也在不断地改变,因为要引领或者满足消费者的需求,还要在提高产品的价值和市场的竞争力上下功夫,这是我们也是创作的一个出发点或者一个落脚点。陶瓷除了它的使用的价值,更多的是来自于它的文化和艺术价值的赋予,因此除了材质的创新,这几年,我们一直坚持走高质高端高效的发展之路,就是从一个普通的陶瓷产业向文化创意产业转型升级。为此,我们聚集了更多的设计、艺术、技术创作的人才。华光现在有5位国家级大师,11位省级大师,我们还有来自于世界各地特聘的设计师。他们用自己的创意和审美,不断地创作出更精致、更经典的产品。在这一点呢,我们企业在创新上,特别是在设计上,有一个很好的文化理念,就是“传承经典,创造新经典”,不断地创新打造推出大家喜爱的陶瓷产品,为这个时代留下一些印记。同时,2019年,我们开始打造“中国的奢华”这样全新的产品,就是把中国历代宫廷的最优秀的文化元素,用最先进的设计理念、最精湛的制瓷工艺把它打造出来,你看到的不仅是奢华和时尚,它更具有穿透千年历史的深厚的文化底蕴。


广电V视:您怎么看待和处理创新研发与研发投入的关系?


苏同强:材质创新是一种时代的革命,这么做是肯定要付出更多的成本。华光对产品的质量要求和标准都非常高,我们企业的标准要高于国家的标准,比如说按照国家GB/T 13522-2008的标准,它是允许在瓷器的釉面有6个小的毛孔,就是陶瓷在烧制过程中允许会有一点落渣现象,但是我们在制作的过程中,一个都不允许出现。所以在大规模生产的过程中,将近半年的时间,我们的成品率都非常非常的低。这个时候大家肯定有动摇,再这么干下去,投入几百万,甚至上千万资金,它将危及到企业的发展,但是当时我们经过反复的思考,也是做出非常艰难的抉择,就是下定决心一定要把它高标准做出来。因为我们出去的多,也经历了很多。2001年,我带着我的设计师到法国一个很高档的商场。当我们刚要用手拿起瓷器的时候,几个导购员过来说NO,就是你不能动,他那种眼光至今还刺痛着我的心。当时我和我们这几位大师一共凑了7000欧元,我说大家喜欢什么我们就买什么。最终,我们选了116件瓷器。把这些瓷器带回来之后,放在公司最显眼的位置。我当时天天在讲,什么是世界上最好的陶瓷,现在摆在我们面前的这就是世界上最好的陶瓷,我们的使命就是要超过他们。经过这20多年的奋斗和努力,现在我们许多精美的瓷器从材质到釉面,甚至设计,在许多方面可以说都有很多的突破,甚至超过他们。实实在在来讲,我们在研制高档的材质,更美好的艺术展现,包括更健康的釉面,我们很少去考虑成本,就是以“精湛技艺、精心制作、精益制造、精致优品”的制作准则不能变,这也是华光人的一份情怀。


广电V视:对华光国瓷未来的发展还有什么规划?


苏同强:现在我们在景德镇成立了华光新景瓷文化科技有限公司,现在在这里生产的产品已经陆续的开始投放市场。在这里,我们不是普通的学习景德镇的制瓷技术,我们更多的是在我们多年坚守的“传承经典,创造新经典”的创作理念基础上,去寻求景德镇在历史上最经典的一些工艺和制作方法,去寻求能够传承这种经典技艺的师傅,让这些产品既带着景德镇厚重、淳朴、精良的手工制作的工艺,又带着当今华光最精湛的科技发展和制瓷技术,以及材质,让它们更好地融合一起,打造或者展现出更加完美的作品。这也是我们华光进行大的战略思考,拓展新的发展空间的一个重大步骤。我相信通过与景德镇制瓷工艺的进一步的这种融合,我们一定会为中国当代陶瓷做出更大的贡献。


加入收藏
产品中心
国彩天姿
华青瓷·千峰翠色
中国的奢华
华光国瓷·仕家系列
华光国瓷·风尚系列
华光国瓷·生活系列
关于华光
华光苏同强
品牌介绍
历程及荣誉
专利科技
工艺荟萃
华光之魂
陶瓷文化
国家级大师
省市级大师
世界级签约大师
品牌新闻
新品动态
企业动态
媒体报道
视频专栏
华彩乐章
故事里的华光
华光记忆

0533-2883838/2882799
3997266541@qq.com
淄博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鲁泰大道55号
  • 淄博华光国瓷(全国店铺 >)
  • 版权所有:淄博华光国瓷科技文化有限公司 鲁ICP备06025055号-3 鲁公网安备 37039002000482号

    服务热线

    0533-2883838